首页 > 临床助理医师 > 考试辅导

出血性疾病考点

时间:2021-03-01 15:07:31来源:

出血性疾病考点

1.出血性疾病按发病机制分类

(1)血管壁功能异常:常见的疾病是过敏性紫癜;

(2)血小板异常:常见的疾病是ITP;

(3)凝血异常:常见的是血友病。

2.常用止血、凝血障碍检查的临床意义

(1)出血时间(BT):一般出血性疾病都会有出血时间的延长。

(2)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(APTT)延长见于:

①因子Ⅱ、Ⅴ、Ⅷ、Ⅸ、Ⅹ、Ⅺ、Ⅻ缺乏;

②慢性肝病、维生素K缺乏、DIC后期、纤溶亢进等所致的多种凝血因子缺乏;

③抗凝物质增多,因此它是双香豆素抗凝治疗中的一项重要监测指标。

(3)凝血酶原时间(PT):它的国际标准化比值(INR)为0.8——1.2,延长见于:

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Ⅱ、Ⅴ、Ⅶ、Ⅹ缺乏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症;

②慢性肝病、阻塞性黄疸、维生素K缺乏、纤溶亢进、DIC后期、抗凝药(如双香豆素)的应用等引起的上述凝血因子缺乏;

③可用做双香豆素抗凝治疗的监测指标,INR达到2.0——3.0为宜。

(4)凝血酶时间(TT):跟纤维蛋白有关,延长见于:

①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;

②纤维蛋白(原)降解产物(FDP)增多;

③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或严重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。

(5)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(3P试验):阳性提示的就是DIC。

(6)D-二聚体: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;亦可以检测溶栓治疗。

(7)束臂试验(毛细血管脆性实验):也可见正常人,诊断价值有限
 

热门文章

最新文章